使用说明

(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知识库是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在历时20年的同名资源库基础上,通过关联数据、本体和知识图谱技术改造新建的智慧型知识库项目。也是我院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在音乐大数据战略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该项目以开放关联“元数据库”为初始定位,打造跨域知识网络,并在网络中植入可访问的视、听、图、文、谱资源,从而展现不仅是数据库,而且是知识库,不仅是信息检索平台,而且是数字人文情报分析平台的音乐研究综合智库角色。

(二)通过该库,可以检索中国传统音乐知识体系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与可视听资源,如乐种、乐器、民族、音乐人、地域、特藏资源、曲目,并游历其间的知识网络。就其中的可视听资源,在中国音乐学院校内网范围内,可通过“知识图谱>SPARQL 查询>SPARQL 查询示例>1.6 ...具体馆藏资源的上传情况”进行查询。可通过叙词表组织结构特点进行较为完备的信息检索,譬如,可检索中国各省、市、县、乡镇乃至村和社区的乐种(及其子类)信息。

(三)网页端提供的检索方式分别有5种:

1 主页的“一框式”检索,兼顾不同类别实体的检索

2 分页面的核心实体的检索,涉及乐种、乐器(库)、特藏独立资源_作品(含曲目)

2.1 高级检索(提供多个检索选项) 对特藏独立资源_作品的“主题/特藏独立资源有…关键词”等字段项,设置了“分词检索”,如搜“河北 梆子”或“梆子 河北”,可获得《河北沧州梆子队采风》

2.2 专业检索(基于布尔逻辑,“且”“或”“非”)

2.3 分面检索(faceted search):结合实时统计交互的检索,具有类似数据透视表的功能 例如,在乐种页面的左侧,有分布地域等“分面”,点击“福建省”即可获得福建省及其下辖各级行政单位所分布的所有乐种信息,此时,分面将更新,并可观察到此范围内音乐类型(乐种)的子类、分布地域、音乐支脉的分类状况,由此可见,福建省的乐种也同时分布在诸如广东省、台湾省、泉州市等地,对应的支脉主要有闽台支脉、客家支脉、武陵支脉……

3 知识“可视化”检索

3.1 对每个核心实体节点,在其详情页面,都可基于其“个体网”展开探索

单击节点,从而在锚定、浮动之间进行切换;

双击节点,可以展开相关节点

3.2 知识图谱>图查询:可输入不同的节点内容,以探索其知识网络群落间的相互关联

3.3 定制的图谱可视化(可由后端上传不同的关联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3.3.1 全景图谱

3.3.2 节点邻域探索

3.3.3 A-B 路径查询(含两个节点间的最短路径查询)

4 基于本体(ontology)的知识推理 + SPARQL 语义检索 (参见“知识图谱 > SPARQL 查询”)

4.1 激活推理机

(1)在任何 SPARQL 查询代码最前端补上define input:inference 'urn:owl.ccmusicrules0214',即可激活基于本体的推理功能,从而实现数据补齐效果

(2)在任何 SPARQL 查询代码最前端补上DEFINE input:same-as "yes",亦可激活基于实例等同关系的知识推理

4.2 参考元数据本体

提供列表浏览和可视化浏览两种方式,供 SPARQL 编写参考;在可视化浏览界面亦提供本体下载,可用于训练大语言模型做知识提取、推理、问答(NLQ2SPARQL)等

4.3 对检索结果中的 URI,点击即跳转至关联数据发布平台相应资源页面

5 利用大语言模型(LLMs)做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RAG) (参见 AI 助手)

5.1 参考元数据本体,利用 LLMs 将用户的自然语言问题转化成相应的 SPARQL 语句,其间,提取相应的本体片段

5.2 RAG: LLMs 用生成的 SPARQL 检索 SPARQL endpoint,并基于检索获得的答案“增强/结合”自身的预训练知识,回答用户的问题

5.3 结合用户提出的问题,基于本体领域,提供推荐的问题与 SPARQL 查询方案

主创人员
付晓东

付晓东,音乐声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音乐科技中心访问学者(2014-2015),北京市长城学者(2017)。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务处处长、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子音乐学会理事、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乐器科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音乐与声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阅读推广委员艺术与阅读专业组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声学与音乐科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三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文化部及北京市级课题十余项。

曹军军

司韶军(曹军军),音乐传播和信息情报博士,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院、麦吉尔大学音乐科技系博士后,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访问学者。McGill分布式数字音乐档案实验室LinkedMusic项目首席专家(2024-2025)、培训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音乐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等。研究方向为音乐知识图谱、网络分析等;曾多年主编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图书和音像出版产业发展报告》;发表论文30余篇、音乐作品若干,参与重大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等4项。

陈涛

陈涛,工学博士,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曾任上海图书馆系统网络中心项目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工程师,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开放数林指数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索引学会数字人文专委会委员,以及兼任多种期刊评审专家。长期从事语义网、关联数据、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在数字人文和大数据方面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负责过十余项关联数据与数字人文领域相关的横向课题。近年来,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共享与版权声明

该知识库为基于 Linked Data 技术的开放——关联数据库,倡导 FAIR 原则【数据的可查找性(Findable)、可接入性(Accessible)、互操作性(Interoperable)、可复用性(Reusable)】。其中的所有数据均可通过本体可视化浏览、关联数据发布平台或 SPARQL 查询等方式获取。请在复用数据时:(1)优先保留其原有 URI(统一资源标识符);(2)如须自建 URI,请通过“等同于”(owl:sameAs)等语义关系与我方资源建立等同或衍生关联;(3)同时,注明数据来源(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此举既可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关联,也体现对原创团队劳动成果的尊重——本团队特此声明相关数据的版权与原创性。感谢业内对此关注、支持与批评指正! 同时欢迎业内同仁贡献相应资源的可访问的 URI(URL)及相关元数据。我们可将其关联至本知识网络中,从而可被更广泛地检索与共享。

致谢

该项目得到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技术部等部门及数字人文工作坊师生的大力支持,他们有罗四洪、张瑜、洪伟、李颖、胡文琴,等等;也得到我国传统音乐学科领域一系列专家学者的关注与专业支持,部分专家学者其著作是本项目元数据编目信息采录的重要来源: 如杜亚雄(《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2020年版)、应有勤(《中国乐器大词典》)、袁静芳(《中国乐种学概论》,2021年版)、路应昆、赵晓楠、吴晓萍、静恩涛、黄司琪、万小东,等等。 项目数据库建设得到外方支持有,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王晓光教授、麦吉尔大学舒立克音乐学院Ichiro Fujinaga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资源管理学院贾君枝教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欧石燕教授、北京元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厚权先生。特此鸣谢!


该网站目前处于试验阶段,欢迎您的试用和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联系方式:
alienmusedh@gmail.com (邮箱)
MuseDH (微信)